西北网  用户名: 密码:
首页|设为主页

新能源汽车政策再次出现了升温迹象

来源:西北网   日期:2011-12-23  


       临近年底,新能源汽车政策再次出现了升温迹象。包括车船税改革、公务车采购新规等都为新能源汽车开“绿灯”。三年前实施的汽车业调整与振兴规划,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售规模目标。至今振兴规划已到期,尽管目标没有完成,但随着汽车社会与能源、环保冲突的日益显现,新能源汽车势将成为重点“关照”的领域。

  三年时间,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个历史大流来说,实在太短。它至多只提供了一个社会争论和政策探讨的空间,目标落空并不出乎业内意料。未来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重,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进家庭,才能蔚然成风。但在此节点上,反思如何架构一个更积极和有效的政策体系,成为反思汽车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一个重中之重。

  每年销量不到一万辆

  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了“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”的目标,包括“改造现有生产能力,形成50万辆纯电动、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,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%左右。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。”

  “到目前为止,50万辆和5%两个目标都没有达到。”汽车分析师张志勇(微博)一直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,他认为,目前的乘用车年产量在1400万辆左右,新能源汽车5%的销量占比就是要70万辆,而现在每年大概只有1万辆左右,相差甚远。而车企新能源汽车产能目前也远没有达到50万辆的规模。

  工信部在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0年,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从2009年的13个城市扩大到25个城市,6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。截至2010年年底,共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》,2010年,以上车型年产量为7181辆车。

  这意味着,进入目录的54家车企,去年生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平均不足133辆,每个车型的产量则平均不到38台。“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”这个目标也没有完全实现。

  实际上,早在汽车业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,新能源汽车目标就有被束之高阁的意味,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,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艰难,并不出乎意外。重要的是,这三年间,在一纸振兴规划之外,新能源汽车政策不断升温,初步构建了政策体系。

  2010年10月,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,提出要着力突破动力电池、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,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、纯电动车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,将新能源汽车行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。这样的政策高度,使得发展新能源汽车没有回头路。

 

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

| 网友评论
       网友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评论        评论时间
 昵称:
 内容: 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
 请输入验证码:  看不清?点击此处换一张